韩国极品美女写真,(高h)闺蜜交换,性生片aaaa免费看,揉着我的奶从后面进去视频,欧美乱大交xxxxx潮喷l头像

中國臺網融合峰會
——探索電視臺的新媒體轉型之路

  由BIRTV組委會主辦,中廣互聯承辦的首屆“中國臺網融合峰會”,主題為“探索電視臺的新媒體轉型路徑”,設置了主題報告、電視臺與互聯網的“臺網融合”、電視媒體的移動互聯網機遇、從全臺網到全媒體平臺、IPTV與OTT在電視臺新媒體轉型中的定位、臺網融合下的內容制作與版權市場等版塊... [詳細]
會議信息

會議時間:
2013年8月21日-22日
會議地點:
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老國展)
學術支持機構:
中國傳媒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MBA中心

 BIRTV主題報告會
聶辰席論述廣播影視發展三大創新:生產、傳輸、服務
聶辰席論述廣播影視發展三大創新:生產、傳輸、服務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聶辰席副局長做主旨報告,他分析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給廣播影視帶來的四方面改變,并指出廣播影視發展的三大重點:生產方式、傳輸方式、服務方式。
王曉暉:小時代下試探媒體C2B
王曉暉:小時代下試探媒體C2B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副臺長王曉暉做了題為《小時代下試探媒體C2B 》的報告。他指出,C2B商業模式三大核心是:1、消費者驅動。工業時代的商業模式是廣義上的廠商為中心B2C,信息時代的商業模式是廣義上的以消費者為中心的C2B。2、以定制等方式增加新的客戶價值。3、柔性化的供應鏈。
馬為公:建設媒體化組織,一個“老媒體”的“新探索”
馬為公:建設媒體化組織,一個“老媒體”的“新探索”
馬為公表示,建設媒體化組織,是國際臺從單一媒體形式向綜合媒體形式發展的實踐過程中,總結出新的理念。國際臺王庚年臺長明確指出,傳統媒體必須轉型,必須改變單一媒體的組織模式,必須建設新興媒體化組織。
徐進:從AV和IT的融合到技術和服務的融合
徐進:從AV和IT的融合到技術和服務的融合
徐進認為,AV技術與IT技術融合向著多媒體制作、多渠道傳播、多終端接收發展。技術人員從AV時代的建設、操作、維護轉向IT時代的設計、運行、管理。技術部門從關注人與設備的關系轉向關注人與人之間、系統與業務之間的關系。
(2013)》

 主題演講  
汪文斌:臺網融合 創新發展
汪文斌:臺網融合 創新發展
央視國際網絡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文斌以《臺網融合 創新發展》為題介紹了CNTV的新媒體發展戰略。汪文斌認為,網絡在一點點創新傳統電視,從點播的變化到直播的變化,從單一的視頻到視頻與社交的結合,這些元素能夠使得傳統媒體獲得新的輝煌。
楊明品:中國視聽新媒體發展趨勢分析
楊明品:中國視聽新媒體發展趨勢分析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明品認為,移動視頻新媒體發展的三大任務:一是提供適合移動特點的視聽節目內容;二是提供用戶喜愛的服務產品;三是探索穩定的商業模式,可以預見,移動視聽新媒體是下一個資本集結的領域,必然產生新的行業巨頭,并改寫視聽傳媒產業版圖,廣播電視臺應主動地融入移動視聽新媒體,制定本臺的移動視聽發展戰略,及早地占領移動視聽產業地盤。
李望舒:視聽新媒體規劃與構建的技術趨勢探討
李望舒:視聽新媒體規劃與構建的技術趨勢探討
NDS中國區架構師李望舒認為,云平臺和大數據提供了新媒體技術的基礎設施,元數據提取技術在基礎設施和上層應用之間搭建了一個橋梁,把節目數據以最合適的方式提供給上層應用,瘦客戶端在上層應用快速部署的能力可以得到豐富功能,最后達到內容海量化、臺網融合化、傳輸雙向化、終端智能化,滿足這些環節上的需求。
王兵:全球信息化戰略趨勢和媒體的融合發展
王兵:全球信息化戰略趨勢和媒體的融合發展
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新媒體公司副總經理王兵認為,廣電新媒體發展戰略可分為三步走:第一步就是廣電媒體融合,即廣電媒體信息服務;第二步是全媒體融合,即綜合媒體信息服務;而第三步就是全業務融合,即綜合信息服務。所謂的臺網融合是廣電新媒體戰略發展第一步:廣電媒體融合的階段。
高軍良:互聯網環境下電視臺的機遇與發展探討
高軍良:互聯網環境下電視臺的機遇與發展探討
愛立信中國副總裁、廣電及新媒體客戶部總經理高軍良表示,用戶行為、內容、傳播模式的變化影響了整個產業商業模式的變革,具體表現在用戶在電視屏幕觀看時長和習慣正在發生改變、電視節目內容制作的封閉環節正在被打破、傳統電視媒體播出渠道的壟斷優勢正在消解、電視廣告盈利模式受到嚴重沖擊很難再保持增長態勢。
傅峰春:融合變革 時不我待
傅峰春:融合變革 時不我待
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總工程師、城市聯合網絡電視臺CEO傅峰春表示,生態環境發生了三個層面的改變,其一是三網融合觸發行業縱向生態改變,;其二是互聯網電視(OTT)將互聯網的運營商、內容服務、商業模式和競爭引入電視屏幕;其三就是互聯網視頻、社交媒體和移動終端業務的高速發展正在快速切分傳統廣電的媒體影響力和市場蛋糕。
 [觀點]

  央視的新媒體戰略的關鍵:第一,建立跨媒體傳播平臺。第二,堅持內容為王,打造熱門跨媒體節目,擁有廣受關注的熱門節目內容是電視和新媒體吸引受眾的關鍵。第三,進行跨媒體整合營銷。第四,進行組織機構調整。第五,建立多媒體影響力評價體系。第六,借資本手段實現跨越式發展。

——節選自《》

  多屏時代,渠道不再為王,內容亦不能獨自為王,最終的王者將是“渠道+內容”。作為內容提供商的電視臺,牢牢把握住自己的核心資源才是能立于不敗之地的王道。臺網聯動,臺可以和互聯網聯動,也可以和有線網聯動。或者更高的境界:臺不跟網去“聯”,而是自己來“動”!

——節選自《!》

  從節目質量角度來看,節目制作的社會化有利于生產高質量高水平的節目。一方面,市場對節目的考量使得節目的質量成為民間電視制作公司的安身之本。另一方面,民間電視制作公司可以在長年的節目制作中,敏銳思維,積累經驗,大幅提高專業水準,而且可以專攻某類節目,使之成為名牌。而電視臺則可以更專心地研究自己面臨的受眾市場,精心、合理地設計節目結構和播出打算,全面強化時政新聞類節目和一些主要的大型活動的采制和播出,更好地發揮輿論導向作用。

——節選自《》

(一)》

 
演講  
趙志成:臺網融合——全媒體發展模式之路
趙志成:臺網融合——全媒體發展模式之路
北京電視臺新媒體中心副主任趙志成表示任何媒體想生存都要與時代的發展接軌,全媒體就要與時代的發展解決,形成新的影響力和商業模式。臺網融合不單單指臺里的內容與網絡層面的簡單融合,應該在此基礎上更加深入,包含運營等的融合,電視臺和有線網能夠融合。
高瑾:多屏時代的網臺聯動
高瑾:多屏時代的網臺聯動
愛奇藝總編輯高瑾表示,愛奇藝與河南衛視合作的《漢字英雄》是共同投資、共同策劃、共同制作、共同宣傳、共同播出、共同招商,它的意義在于兩個不同體制、兩個不同形式、不同傳播領域的跨界的合作,這對未來商業價值的思考、傳播領域的思考大于單一平臺的疊加。
系列獨家





趙志成:網臺的宗旨是通過方式轉變,形成自己的商業模式,形成自己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高瑾:互聯網與電視臺既存在合作又有競爭關系,臺網未來的重合度會越來越大。
邱煒:臺網融合在后期制作的時候,可以根據各個平臺的不同,做一些有計劃的調整。
熊飛:電視臺通過資本的渠道跟視頻網站的戰爭才剛剛開始,應該還有新的一輪爭斗。

 
劉琛良:電視臺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實踐
劉琛良:電視臺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實踐
湖南衛視總編室副主任劉琛良表示,電視商業模式里面有三方參與者,第一個是觀眾、第二是商戶、第三是平臺(電視)。電視通過內容聚合到觀眾,把這部分觀眾賣給廣告商,獲取收入。廣告商通過一些品牌調研、收視表現,與觀眾產生共鳴度來做廣告投放。
熊金凱:“無線蘇州”APP的探索與實踐
熊金凱:“無線蘇州”APP的探索與實踐
蘇州廣播電視總臺無線互聯網運營中心副總監熊金凱表示,我們把廣電傳媒的陣地推向了移動互聯網,因為這塊陣地非常的重要。我們很多廣電都沒有意識到,這塊東西還是不應該把它獨立開,把它的媒體屬性撇開,真正意義上獨資、注資成立這樣的企業。
李易:移動互聯網時代廣電行業的機遇與挑戰
李易:移動互聯網時代廣電行業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易描述了智能的概念——如果我今天不舒服,如果明天要下雨,我就說了一句話,我的伙伴和朋友就知道我的變化。將來的電視,我們的廣電無論是從信息的全覆蓋,從商務的角度,還是從關系的角度,要做的事太多了。
 
劉琛良:臺網如果某一天能夠真的融合,內容有可能就是最好的爆發器。現在電視或許會成為一種觸媒。
熊金凱:搞互聯網不僅要廣電自己的人搞,我們把錢投進去給別人也是一樣的,思維要開闊。
林起勁:臺網融合是否定之否定的命題,大家在實踐和探索,最終是要敢于創新。
李易:電視機對年輕人來說只不過是一個大的盒子而已,原來的建立者和締造者越來越沒有話語權。

張建平:江蘇電視臺的全媒體探索
張建平:江蘇電視臺的全媒體探索
華東地區電視協作體主席、江蘇省廣電總臺副臺長張建平認為,傳統媒體向新媒體/全媒體的融合發展是個必由之路,是傳統媒體向新媒體進化或融合發展的一個前行目標,具有不可抗拒性,這條路必須要走。
黎斌:臺網聯動,誰將是最后的贏家
黎斌:臺網聯動,誰將是最后的贏家
中央電視臺發展研究中心產業與新媒體研究部主任黎斌博士認為,臺和網之間的關系是不對等的,包括平臺、內容、影響力、體制機制、資本實力。平臺的特點是臺和網兩種不同的媒介屬性決定的,相對固定,而其他要素,在未來一段時間會呈現明顯消長的關系。
徐國銀:城市電視臺的全媒體技術路線
徐國銀:城市電視臺的全媒體技術路線
杭州文廣集團總工程師徐國銀預測,在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平臺發展過程當中,傳統廣播電視臺的技術歷程和傳統廣播電視臺的廠商更有優勢做融合和發展。同時,他介紹了城市網絡電視臺的發展路徑:必須依靠和服務傳統廣播電視臺的基礎上發展自己。
李鳴:從“臺網”到“全媒體”——內容生產運營的生態演進
李鳴:從“臺網”到“全媒體”——內容生產運營的生態演進
鳳凰視頻原創部總經理李鳴認為,播出平臺的特性決定了節目形態肯定是不一樣的,電視臺的節目平移到網上只是改變傳播方式而已,互聯網復制電視的內容也無疑是死路一條,只有充分開發自己的互聯網屬性。
朱光榮:不是簡單利用牌照做IPTV、CMMB,還是要從戰略層面上,做網臺聯動,更好地發揮我們的優勢。
楊俊:中國廣電系最需要改的是體制,然后是思想,然后尋找盈利模式。
王長生:在城市臺轉型發展中,有必要要確定四化的發展路線,全臺網、高清化、全媒體化、數字化。
徐國銀:我們現在階段還是鼓勵各個部門,各個欄目,各個頻道各自探索新媒體發展之路。

張澤軒:關于IPTV產業發展的思考
張澤軒:關于IPTV產業發展的思考
愛上電視傳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澤軒表示,視訊業務的流媒體服務系統將向融合化的方向演進,從單一的流媒體服務演進到技術的演進。視訊產業平臺臺的發展一直在我們產業鏈是重要的一環,所以我們也會看到視訊終端智能化的趨勢與多屏互動的趨勢。
傅睿:從互聯網電視實踐看新媒體運營
傅睿:從互聯網電視實踐看新媒體運營
未來電視副總經理傅睿表示,電視在激發更多多屏互動的行為,其中有77%會同時用手機和PC進行互動,49%在電視上觀看的時候會玩手機,34%會在PC上有互動行為。多屏互動反過來對我們電視收視時長,不光時間的長度,收視的黏性都有明顯的拉升作用。
曾會明:DVB+OTT模式推動臺網直播互動
曾會明:DVB+OTT模式推動臺網直播互動
DVB+OTT融合創新論壇秘書長、中廣互聯CEO曾會明表示,廣電和互聯網的融合是必然的,行業內電視臺和有線網應該進行密切的臺網互動式合作。和有互聯網基因的人結婚以后二代能夠具備這種基因,資本是個最大的問題。
韓霽凱:新形勢下的臺網融合
韓霽凱:新形勢下的臺網融合
歌華有線市場營銷部主任韓霽凱表示,從技術為王,內容為王,高清為王、互動為王一直走到今天,說實在的——政策為王,行業特征就是這樣。大家天天講如何對抗IPTV,從來不想如何發展全業務。
張彥翔:對于山寨盒子一體機市場的潮流,市場利益、商業會逐步使它們回到自己的道路上。
曾會明:OTT的核心還是IP化,因為IP更靈活,而且隨著寬帶的發展,IP更有效率。
張澤軒:政策人為地決定了OTT業務。OTT和IPTV只是一種新型的傳輸方式。
韓霽凱:無論誰做OTT,運營商、牌照商、視頻網站主導,未來該OTT的全都得OTT。

聶辰席論述廣播影視發展三大創新:生產、傳輸、服務
聶辰席論述廣播影視發展三大創新:生產、傳輸、服務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聶辰席副局長做主旨報告,他分析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給廣播影視帶來的四方面改變,并指出廣播影視發展的三大重點:生產方式、傳輸方式、服務方式。
王曉暉:小時代下試探媒體C2B
王曉暉:小時代下試探媒體C2B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副臺長王曉暉做了題為《小時代下試探媒體C2B 》的報告。他指出,C2B商業模式三大核心是:1、消費者驅動。工業時代的商業模式是廣義上的廠商為中心B2C,信息時代的商業模式是廣義上的以消費者為中心的C2B。2、以定制等方式增加新的客戶價值。3、柔性化的供應鏈。
馬為公:建設媒體化組織,一個“老媒體”的“新探索”
馬為公:建設媒體化組織,一個“老媒體”的“新探索”
馬為公表示,建設媒體化組織,是國際臺從單一媒體形式向綜合媒體形式發展的實踐過程中,總結出新的理念。國際臺王庚年臺長明確指出,傳統媒體必須轉型,必須改變單一媒體的組織模式,必須建設新興媒體化組織。
徐進:從AV和IT的融合到技術和服務的融合
徐進:從AV和IT的融合到技術和服務的融合
徐進認為,AV技術與IT技術融合向著多媒體制作、多渠道傳播、多終端接收發展。技術人員從AV時代的建設、操作、維護轉向IT時代的設計、運行、管理。技術部門從關注人與設備的關系轉向關注人與人之間、系統與業務之間的關系。
白帆:全媒體產業格局下電視版權市場的未來
白帆:全媒體產業格局下電視版權市場的未來
中央電視臺總編室版權管理部知識產權法律顧問白帆認為,在新的環境下,各種傳統媒體還是應該選擇多屏交互模式和OTT模式,這種模式能夠使得用戶在各種終端上有一致的用戶體驗,這就是用戶所需要的。
徐越:臺網融合背景下的內容產品化探索
徐越:臺網融合背景下的內容產品化探索
百視通副總編輯徐越指出,隨著整個行業的環境在發生變化,在這個過程當中,只有把握市場的需求,抓住用戶的需求,更好地用產品黏住這些用戶。只有滿足用戶的需求才是市場的發展目標和方向。
曹三省:微視頻,泛產業,宏傳播
曹三省:微視頻,泛產業,宏傳播
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副院長曹三省認為,微視頻領域的發展和今天的臺網融合有著非常密切的結合,在這個過程中還有很多話題值得進一步探討,任何流行的媒體形態都具備很好的潛力。
馮偉:對美國電影協會成員公司和國內影視產業,特別是制作內容的影視公司來講還是需要比較好的版權環境。
林起勁:《我是歌手》是以很高的質量生產內容的,這種模式一定會長期存在的。
賈雙林:有個原著的小說或劇本不錯,我認為觀眾喜歡看就拍它,現在是定制化的時代。
 BIRTV2013展覽
BIRTV2013展臺看點之中央三大臺
BIRTV2013展臺看點之中央三大臺
BIRTV2013展臺看點之DVB+OTT融合創新論壇
BIRTV2013展臺看點之DVB+OTT融合創新論壇
BIRTV2013展臺看點之中廣傳播
BIRTV2013展臺看點之中廣傳播
NGB實驗室七劍下天山
NGB實驗室七劍下天山
 CBNS2013采訪與綜述
愛奇藝高瑾:臺網聯動的基礎是信任
愛奇藝高瑾:臺網聯動的基礎是信任
臺網融合漸行漸近
臺網融合漸行漸近
擷英首屆中國臺網融合峰會(CBNS 2013)
擷英首屆中國臺網融合峰會(CBNS 2013)
CBNS系列觀察之二
CBNS系列觀察之二
微博互動
 CBNS2013日程

 

中國臺網融合峰會

探索電視臺的新媒體轉型路徑

2013年8月21日上午
【主題報告】

主持人:中廣互聯CEO 曾會明
時  間 主  題 嘉  賓
09:30-10:00 K1:CNTV的新媒體發展戰略 央視國際網絡有限公司總經理 汪文斌
10:00-10:30 K2:視聽新媒體發展趨勢分析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楊明品
10:30-10:50 K3:視聽新媒體規劃與構建的技術趨勢探討 NDS中國區架構師 李望舒
10:50-11:10 K4:全球信息化和媒體的融合發展 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新媒體公司副總經理 王兵
11:10-11:35 K5:互聯網環境下電視臺的機遇與發展探討 愛立信中國副總裁、廣電及新媒體客戶部總經理 高軍良
11:35-12:00 K6:融合變革 時不我待 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總工程師、城市聯合網絡電視臺CEO 傅峰春
2013年8月21日下午
【專題A】電視臺與互聯網的“臺網融合”

嘉賓主持: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新媒體研究所所長 呂巖梅
時  間 主  題 嘉  賓
13:30-13:50 A1:臺網融合——全媒體發展模式之路 北京電視臺新媒體中心副主任 趙志成
13:50-14:10 A2:多屏時代的網臺聯動 愛奇藝總編輯 高瑾
14:10-14:50 A3:【對話】電視臺與視頻網站,合作還是競爭?
1、臺網聯動成功案例分析;
2、電視臺與視頻網站,是合作伙伴還是競爭對手?
3、電視臺與視頻網站合作的領域及模式分析
對話嘉賓:
北京電視臺新媒體中心副主任趙志成、愛奇藝總編輯高瑾、上海廣播電視臺技術運營中心電視制作二部首席系統工程師邱煒、中廣互聯總經理助理/高級分析師熊飛
【專題B】電視媒體的移動互聯網機遇
嘉賓主持: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新媒體研究所所長 呂巖梅
14:50-15:20 B1:電視臺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實踐 湖南衛視總編室副主任 劉琛良
15:20-15:40 B2:“無線蘇州”APP的探索與實踐 蘇州廣播電視總臺無線互聯網運營中心副總監 熊金凱
15:40-16:10 B3:移動互聯網時代廣電行業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李易
16:10-17:10 B4:【對話】電視媒體如何抓住移動互聯網的機遇?
1、電視二維碼+APP能否實現“將觀眾變成用戶”的轉變?
2、電視媒體如何抓住移動互聯網機遇?
3、從視頻優勢走向資源整合
對話嘉賓:
湖南衛視總編室副主任劉琛良、蘇州廣電總臺無線互聯網運營中心副總監熊金凱、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易、中廣互聯研究總監林起勁
2013年8月22日上午
【專題C】從全臺網到全媒體平臺

主持人:中廣互聯執行主編 劉蘭蘭
時  間 主  題 嘉  賓
09:30-10:00 C1:江蘇電視臺的全媒體探索 華東地區電視協作體主席、江蘇省廣電總臺副臺長 張建平
10:00-10:20 C2:臺網聯動,誰將是最后的贏家? 中央電視臺發展研究中心產業與新媒體研究部主任 黎斌 博士
10:20-10:40 C3:城市電視臺的全媒體技術路線 杭州文廣集團總工程師 徐國銀
10:40-11:00 C4:從“臺網”到“全媒體”——內容生產運營的生態演進 鳳凰視頻原創部總經理 李鳴
11:00-12:00 C5:【對話環節】如何構建全媒體運營平臺?
1、電視臺數字化、網絡化及工作流程現狀;
2、電視臺的全媒體運營趨勢分析;
3、電視臺全媒體運營平臺的核心技術
對話嘉賓:
中國城市電視臺技術協會秘書長王長生、杭州文廣集團總工程師徐國銀、江蘇電視臺技術管理部副主任朱光榮、成都索貝視頻云計算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楊俊
2013年8月22日下午
【專題D】IPTV、DTV與OTT的競合

嘉賓主持:中國傳媒大學媒介研究所副所長、《媒介》雜志編輯部主任 劉珊
時  間 主  題 嘉  賓
13:30-13:50 D1:關于IPTV產業發展的思考 愛上電視傳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澤軒
13:50-14:10 D2:新形勢下的臺網融合 歌華有線市場營銷部主任 韓霽凱
14:10-14:30 D3:DVB+OTT模式推動臺網直播互動 DVB+OTT融合創新論壇秘書長、中廣互聯CEO 曾會明
14:30-15:20 D4:【對話】IPTV、DTV與OTT的競合
1、IPTV、有線數字電視、OTT的競爭格局分析;
2、IPTV與OTT的融合模式分析;
3、DVB與OTT融合能否推動直播互動?
對話嘉賓:
歌華有線市場營銷部主任韓霽凱、流媒體網CEO張彥翔、中廣互聯CEO曾會明
【專題E】臺網融合下的內容制作與版權市場
嘉賓主持:中國傳媒大學媒介研究所副所長、《媒介》雜志編輯部主任 劉珊
15:20-15:50 E1:大視頻產業格局下的版權市場分析 中央電視臺總編室版權管理部知識產權法律顧問 白帆
15:50-16:10 E2:從互聯網電視實踐看新媒體運營 未來電視副總裁 傅睿
16:10-16:30 E3:臺網融合背景下的內容產品化探索 百視通副總編輯 徐越
16:30-16:50 E4:微視頻,泛產業,宏傳播 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副院長 曹三省
16:50-17:30 E5:【對話環節】臺網融合下的內容制作與版權市場
1、微電影、自制劇生產模式分析;
2、臺網融合下的內容制作創新;
3、新媒體版權市場未來格局
對話嘉賓:
美國電影協會中國區總裁馮偉、中視瑞德戰略總監賈雙林、陜西衛視華夏微電影負責人王放
注:論壇組委會保留本日程的最終調整權與解釋權
往期回顧
 
     

 

關于我們    |    網站歷程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北京中廣格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中廣互聯TM 版權所有 ICP證:
文明辦網文明上網舉報電話:010 - 8261 5762 | 舉報郵箱:webmaster@yzllgg.com Google PageRank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外大街168號朗琴國際大廈B座1215A室 | 郵編:100055
電話聯系:010 - 6335 6730/6731 | E-mail: webmaster@yzllgg.com